窗外是漆黑的夜,伴著淅瀝的雨。擁擠的機房里,翻滾的人聲混雜著封裝膠帶清脆的撕扯聲。匆忙的人群中,四個忙碌的身影正在往幾臺設備上貼標簽,標簽上密密麻麻的字,準確地記錄著設備IP、對應機柜等詳細信息……
現在是9月12日晚上10點多,他們正在做基礎環境數據庫應用認證網關和數據庫透明加密集中管理與負載均衡設備搬遷前最后的準備工作。
他們低頭仔細核對著,不時輕聲溝通,每一張標簽都再三確認,以免出錯。對于他們來說,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可一點兒也不能大意,這是為了保證之后的設備上架工作更加高效、準確。一切準備就緒,設備斷電下架,四個人小心翼翼地開始進行設備裝箱,還細心地包裹了塑料薄膜作保護。貨車搬運時,他們還不忘提醒司機,“師傅,您一定慢點開車,遇到坑洼的地方要注意避開啊”,生怕在搬運途中對設備造成損壞,影響后續的工作進度,耽誤客戶的業務恢復。
當所有設備順利運至新機房,外面突然下起瓢潑大雨,好在保護得當,設備也只是外部箱子淋濕了一點。此時,已經是13日凌晨了,疲憊悄然爬上了四張臉,新一輪的忙碌還在等待著他們。沒有半刻停留,打起精神,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上架加電、設備自檢、網絡恢復等一系列復雜繁重的工作,這一干就干到了凌晨3點多,期間連一口水也沒有喝過。加上白天的工作,他們已經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
這四個人是邁科龍電子公司北京辦事處的技術支持工程師蔡帥、于世杰、徐述忠和柴正一,這是他們在執行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數據中心機房的遷移工作。
當柴正一和徐述忠兩人驅車返回到北京的時候,時間已經是凌晨4點多了,蔡帥和于世杰則繼續留在現場處理后續的調試和確認工作。
9月13日,中秋節。經過短暫的休息和調整之后,蔡帥和于世杰前往新機房進行調試,查看設備運行情況。這一天,他們簡單地吃了點快餐。當被問到中秋節吃快餐什么心情時,他們也只是輕描淡寫地笑笑說“還好吧,習慣了”。
接下來的兩天里,蔡帥繼續駐守新機房,于世杰則回到了北京,兩人遠程協同,持續開展業務恢復和測試驗證的后續工作。直到9月15日晚,在工作了整整60多個小時之后,此次的設備遷移工作才正式完成。
10天后——9月25日,他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的感謝信。對于他們來說,這或許就是最好的回報,一切的辛勞便都是值得。
后記:事后小編通過微信群對幾位同事做了一次小小的采訪,此時的他們已經分別投入到新的項目工作中了,直到晚上才抽出時間回復消息,一起來看看他們說了些什么。
“累嗎?”
“累!但這是我們負責的工作,得做好才行!”
“客戶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加班都是小事。”
“遇到哪些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搬遷過程中,廠家多、地方小、環境比較復雜、資源準備不足。四個人分工合作,利用各種資源,大家勁往一處使,都想著爭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時間挺緊張的,同事們也都挺給力的。”
“你覺得服務是什么?”
“有求必應、有應必答。客戶提出需求,我們隨時提供服務,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我們本來就是為客戶服務的。遵照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和要求,努力想辦法盡全力做好,滿足客戶的要求,使客戶滿意,我想這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